用户名:   密 码:     免费注册      手机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四海鉴定收藏网 > 新闻类> [图]刘岳林-中国独树一帜名家•刘岳林画哈密瓜
推荐排行        
    无记录!
[图]刘岳林-中国独树一帜名家•刘岳林画哈密瓜
2010/9/5
      
刘岳林--中国独树一帜名家·刘岳林画哈密瓜
 
 
刘岳林艺术研讨会暨国际巡展发布会在京举办
 
      别开生面的中国·刘岳林艺术研讨会暨国际巡回展新闻发布会在国家行政学院会议中心圆满召开。与一般艺术研讨会仅在美术圈子里转不同,这个研讨会的最大亮点是邀请了社会各界各方面的人士,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刘岳林几十年如一日在哈密瓜绘画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艺术追求,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与评介,与会专家学者、美术评论家、企业家和书画爱好者对刘岳林美术作品给予极高评价。现场展示的一批刘岳林新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美感与心灵震撼。
本次研讨会组委会主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现代服务业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机关服务局原局长张克扬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称:为了宏扬书画艺术,今天的会场是群贤毕至,预祝刘岳林艺术研讨会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研讨会组委会秘书长、会议主持人崔茂森介绍了刘岳林的艺术生涯,他还转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秘书长李中贵和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等人对刘岳林艺术研讨会的祝贺,并代表组委会宣布刘岳林国际巡回画展正式启动。据称,其画展目的地是北京、新疆、新加坡、日本等地。
与会者评价说,刘岳林成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勇于创新,这对无论从事任何行业的人都会有所启迪。而且此次研讨会也是走出象牙塔的创新,开辟了新的书画研讨形式。
 
 
                              《四喜图》96*178
 
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
维吾尔族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放下家中需要照顾的病人(丈夫)前来参加研讨会。研讨会上,她递条子想发言,但因时间关系没有排上,故本不想参加午宴的她,特意留下来在午宴主桌上与刘岳林及主宾们交流此次参加研讨会的感受。由于席间敬酒此起彼伏,伊丽苏娅几次才把心中的话语向刘岳林说完。
伊丽苏娅委员谈话的大意是:刘岳林先生画哈密瓜,对我国各民族团结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融合作用,从哪个角度讲都有好处,这就是艺术的共鸣与思想的共同点,所以应该大力宣传。哈密瓜生长在新疆,宣传画哈密瓜,实际上也是在宣传新疆。各民族人民都喜欢哈密瓜,这就是大家的共同点。各民族要相互包容,才会出现和谐社会的局面。一看到刘岳林先生画的哈密瓜,我就感到非常亲切,我是吃哈密瓜长大的。虽然我长期住在北京,但我一看到刘先生画的哈密瓜,就想到了我们新疆的哈密瓜田地,真是太好了!心灵很受震撼。刘先生能用这么长时间潜心于哈密瓜绘画,耗费了那么多心血,达到了这么高的艺术造诣,为此,我也感谢您。刘先生也年愈六旬了,要保重身体。像以后你们搞研讨会和以后搞巡展,或许要走很多地方,应该考虑配备保健医生随行。无论对哪位艺术家,组织者都应该把艺术家的身体保护好了。(不然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四条屏136*33*4
 
 
崔茂森(中国诗书画研究院院长、著名策展人):
刘岳林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画家。他常说:“白天被琐事所缠,夜里12点以后就是我的工作时间。”刘岳林不光是勤奋,还有聪明。中国画坛人才济济,画什么的都有,崭露头角并不容易。但国画品种中独缺画哈密瓜的。也许在刘岳林之后,还会有人画哈密瓜,但刘岳林是画哈密瓜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在绘画上探索画哈密瓜的人。
我在想,刘岳林画哈密瓜是不是跟齐白石商量过?!刘岳林画哈密瓜之举与齐白石当年画大虾活灵活现、画螃蟹张牙舞爪,似有异曲同工的神交。因为刘岳林画的哈密瓜是别人没有专门画过的一个画种,在刘岳林之前,还没见过哪位画家用这种手法描绘过如此精细、传神的哈密瓜。当然,这并不是说刘岳林画哈密瓜能与齐白石的艺术节相提并论,但我们可以说,刘岳林的起点与齐白石是不谋而合的,即刘岳林学到了白石老人勇于创新精神的精髓,我说这就是刘岳林的聪明之处,画画画到了点子上。正是刘岳林的勤奋与聪明,造就和成就了他的画哈密瓜艺术。
罗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资深书法家、中国书协理事):这次又看刘岳林的画,给我留下两个字的印象,那就是震撼,有打动人心的震撼,有以小见大的震撼。具体地说,是有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种文化的结合在其作品中体现。
首先,刘岳林作品中有儒家文化气息,可用杜甫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来形容。儒家文化主张投身社会,成就功业。这体现在其作品中,即是积极向上的中国文化传统哲学,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第二,刘岳林哈密瓜画得儒雅,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就有“道”的境界,这可用陶渊明诗句“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来比喻,这是一种逍遥、洒脱的情怀和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高雅别致,工写兼备,既有写意的恣纵,又有工笔的细腻。其工笔清秀、隽永;其写意的笔法又洒脱、洗炼。哈密瓜画得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作品中洋溢着超凡的思想情怀。
第三,刘岳林的作品有一种韵味。这种神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犹如佛家境界,若用一句古诗形容即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种境界是似有非有,似无非无,其中充满了对艺术的感觉和对生活的妙悟,给人以空灵的享受,是一种情趣和味道,即“神韵、神彩、神来之笔”,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给人以耐人寻味的丰富联想。
苏东坡论画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是说,看画只看像不像,那只是儿童的欣赏水平。苏东坡后面还说:如果仅从字面解释诗意,则看不到诗人宽阔的胸襟,广阔的联想凤及高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刘岳林的哈密瓜画作,积累了他积累半生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学养,以及为人处世的品格,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他的哈密瓜作品是人格化的,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高尚情操的,神韵浸透在整个作品之中。
主办单位这次搞刘岳林艺术研讨会,符合国家总的形势。现在中国迅速富裕起来了,文化发展对于我们来讲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应该、而且能够产生大师和经典作品的时代,如果没有大师,就如同夜空中没有闪烁的星辰,暗然失色,索然无味。我们期望颇有造诣的刘岳林先生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成为当代的美术大师。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著名美术理论家):去年12月刘岳林在国家画院办过展览并讨论过一次,当时我对刘岳林画进行了一番议论,这可以在《旅游·客车》杂志里看到,不同观点可以探讨。
人们一看到刘岳林画的哈密瓜就会想到哈密瓜的甜、香、美,这就是画画的人与看画的人产生了一种心灵的共鸣。
齐白石说过:以后可能有人画大虾比我画的好,但在我之前没有画过大虾。刘岳林画哈密瓜也的确是这种情况。刘岳林像齐白石还有一点,即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比如他的哈密瓜画得很细,包括瓜的纹理,而叶子和藤则画得很放纵。
从去年底到现在半年时间里,刘岳林的画又有了不小长进。当然不能说他画得完美无缺了,但他画哈密瓜有特点,这就是一大优势。
 
刘人岛:(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学者,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评论家、艺术品鉴定家、雕塑家、艺术经济学家、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艺术杂志社长、总编):
我今天一来就仔细看了刘岳林的画,发现他的表现手法很细腻。其实,细腻之处不光是瓜的纹理。我听卖瓜的讲,切开的瓜如果越甜,最上面都会有一层好似霜的粘膜,而这层粘膜是如何渗透到瓜里面的,这是最难画的,而刘岳林做到了。
刚才刘龙庭先生提到齐白石画大虾的事,由此延伸到比较齐白石的虾与刘岳林的哈密瓜。有人会说哈密瓜不就是个椭圆形吗?要知道,鸡蛋也是椭圆形的,而世界最著名画家达·芬奇当年学画就是从画鸡蛋开始,并且一画就是三年。鸡蛋的椭圆形与哈密瓜有点相似,鸡蛋是一头儿大点、一头儿小点,哈密瓜则像个腰鼓。画鸡蛋有必要画三年吗?其实达·芬奇画鸡蛋要从不度角度、在不同光线下来画,还有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心态,以及外界影响的因素等等,如鸡蛋的颜色偏黄或咸黄。学画哈密瓜远比画鸡蛋更复杂,哈密瓜有很多品种,若一千个哈密瓜肯定会有一千个不同,所以我们做中国画研究的,会知道刘岳林画哈密瓜的艰辛。
另外,刘岳林还把对画哈密瓜心态的追求,表现在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上,我看到他画作上的题款,绘画的题款会把很多人的心态紧紧抓在一起。刘岳林的很多作品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刘龙庭提到,刘岳林画哈密瓜在写实上下功夫,叶子放得比较开。而我的观点是,艺术讲究极端的对比,矛盾的纠结,艺术有时需要阳春白雪,有时需要下里巴人,如果一幅画要追求完美完美无缺,此画一定会是失败的。我倒觉得,刘岳林下一步再画哈密瓜时,可以把叶子放得更加放开些。若是在哈密瓜地里看瓜我们会发现,哈密瓜叶子的形态就是一大片。所以画哈密瓜也可以强调点、线、面,哈密瓜作为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点;线就是藤;面就叶,叶子在此可以忽略,也可以用板块式来“略写”。
刘岳林画哈密瓜是以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其实他的画也是中西结合。比如,颜色的对比,中国水墨的对比,书法艺术在绘画中的表现,这些地方刘岳林都做得很好。但我建议他再用水墨的形式来尝试画哈密瓜,希望今后能在他的画展和画册中看到这一块。如果其他画家想做这一块,也没有刘岳林的优势,因为他已经把哈密瓜的生态、形状、对比掌握得很深,像我是画山水的,要转换起来就难。愿刘岳林大胆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刘岳林做甜蜜蜜的事业很让人羡慕,而且今天又有这么多人来体验这种甜蜜,所以我相信刘岳林的画会越来越好。
 
杜正艾:(国家行政学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谈两点感受。
第一是刘岳林老师画哈密瓜题材选得好。刘老师专攻此道已20多年,他每年都要到西部地区体验生活。哈密瓜原名叫敦煌瓜,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哈密瓜如今已成为新疆的一个符号。刘老师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是非常独到和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是刘老师画哈密瓜的艺术造诣相当深厚。美术理论家陈绶祥讲中国画有三个层次,记实状物、传神、表现意趣。我觉得刘老师的画已达到第三个层级,即把观赏性、艺术性和意趣性结合起来,将动静、质朴、鲜亮结合在一起,在画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上他艺术底蕴深厚,做到了笔墨之雄浑老辣,色彩之典高雅艳丽,景象之繁茂璀灿,意境之深邃高远,体现出艺术大家的风范。
作品是给大家看的。在此,我对刘老师有着更高的期望,我建议,刘老师在创作哈密瓜绘画时,要与新疆的风土民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视野更开阔,题材更丰富,画作更生动,意境更深远,思想更深邃。
 
崔庆忠:(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著名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
看到刘岳林画的哈密瓜,感到清新、质朴。过去很少看到花鸟画家做专题研究。刘老师的哈密瓜属于花鸟画的范畴,传统花鸟画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和规则。
首先,刘老师的画很高雅。一般来说,注重生活美、自然美的画家,多数画的是雅俗共赏一类的。而刘老师是用传统笔墨,加上对当代生活的感受,对当代意识的一些想法,充满个人对当代生活的暗喻。这就是借鉴传统笔墨,选择符合当代艺术要求的东西入画。
当前,我国已进入盛世文化时代,而盛世绘画最突出的特点是:典雅,精致,富贵,浪漫。典雅,就是不失掉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有很高的趣味;精致就是精到,在细微部去雕琢和放大;富贵,就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肯定感,在国家,富贵体现为殿堂之气;在老百姓,体现于富足、殷实;浪漫,则体现于当代人的自信。
画哈密瓜,是刘老师的个人选择,这一选择符合当代生活的需求,并有深层的文化意义。大千世界的物种千千万,好多东西并不能入画。因为每种文化符号的形成都有其历史渊源,所以,要把哈密瓜引入到中国画的大文脉中来,并经过文化的洗礼,这是一个艰难选择和探索的过程,做到这点要有勇气,需要个人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力。
刘老师选择哈密瓜本身,就选择了一个艰难的创作过程。尽管从艺术美、生活美来说,哈密瓜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可描述性,但毕竟要融入到中华文化的大文脉中去。这种融汇,就需要画家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在形式美与笔墨美之间,在个人要求与社会要求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这不仅是要解决画什么的问题,还有为什么要画、还有怎样画的问题。比如,要把哈密瓜表述成一个文化符号,不仅仅是代表新疆,不仅仅代表美好的生活,不仅仅代表画家的个人追求,还一定要融化到中华文化的传统文脉之中,最终让哈密瓜成为传统文化中一种既定表现生活美的文化符号。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寻找到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
从刘老师哈密瓜画面上,我感到的是一种自足自信的浪漫气息。这种浪漫是文化自信的表述。我始终认为,在选择绘画题材上,是一个艰难的事情,因为有传统文化符号的左右与禁锢,无法按个人的个性去张扬,稍微出阁就会碰到各种障碍。所以,看到刘老师能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哈密瓜画成一个甜蜜的事业,那是真不容易。祝愿刘老师的哈密瓜越画越好,为美术界和人民大众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王玉民:(中国科学院原副秘书长、欧亚科学院院士):
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落后,就是当时的中国人没有看到工业革命新的发展方式,我们一直沉眠于农业文明,所以也出现了文化迟滞。因而,我们今天也存在文化创新问题,如果文化不创新,我们的文化仍会迟滞。而文化创新最根本的也是发展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创新。文化创新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创新文化。
在艺术上我是外行,但我首先对刘岳林先生“天道酬勤,贵在创新”的精神表示祝贺。因为我从他的哈密瓜作品中看到,他在艺术上独树一帜,以特有的风格和独特的题材创作了大量的精品。
其次,我虽然对绘画作品的韵味看不出多少,但我看到刘岳林先生作品的标题是画龙点晴,意境深远,作者的精神境界在标题中得到体现,像“甜蜜蜜”、“相依相伴”、“向阳花”、“和谐共生”等,都是作者艺术品味和思想境界在作品中的反映。他作品的大量标题都反映了我国超长发展、社会进步风貌,反映了人民生活美满的现实与心情,也反映了人民追求更幸福、更美满的愿望。所以,作者韵味无穷、意境深远的境界值得赞赏。
第三,我愿意借鉴和学习刘岳林先生这种艺术创新的精神,把它转移到我们科技界也要创新。艺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都需要创新。今后我们科技界和艺术界要常来往,在创新精神上相互鼓励,为我们国家创新文化的形成,为创新发展局面的出现,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徐友金:(武警总部司令部直工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创作院顾问):
今天是我第二次看刘老师的哈密瓜,我认为他的艺术可用“清新、晒脱、甜美”六个字来概括。
第一是清新。在众多哈密瓜画面中,他把自己长期的艺术积淀浓缩到一块,从多视角并且是独树一帜地表现哈密瓜的甜美,所以看他的作品有一种清新之感。
第二是洒脱。他的作品活龙活现,不落俗套,不拖泥带水,既传统又现代,很阳光,更温馨,有栩栩如生、维妙维肖之感。
第三是甜美。看他的作品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上的哈密瓜就象在瓜田地采摘的一样,好像是置身于成百上千亩瓜田之中。我去过新疆,到过哈密瓜田里,这样的感受很强烈:亲手采摘,品尝甜酩,有一种浸人心甜的感觉。同时,我认为刘老师的作品预示着人民生活的甜蜜,祝福着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揭示出各族人民团结向上的精神和力量。
总之,我感到刘先生的哈密瓜,将西域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艺术地再现出来。这些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对于丰富书画艺术,宏扬民族文化,密切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衷心地祝愿刘岳林先生的艺术长青,艺术生涯越来越灿烂,艺术之路越走越宽广;同时热切地期待刘岳林先生的国际巡回展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的生活更加甜蜜!
 
刘岳林:(中国哈密瓜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国画家、本刊艺术顾问):
非常感谢大家的光临,在这大热天里,有的人跑了几百里赶来,有的已年逾七旬,这样的场面令我十分感动,我会深深地记在心里。
我画哈密瓜确实花费了不少心血,我的一切甘苦,几位专家、老师在发言中都提到了,诸位朋友都是我的知音。
我画哈密瓜仍然在探索中,很多地方并不十分地完美,还有更高的阶梯需要我去攀登。刘人岛等几位专家对我的画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我将一一地消化、学习,尽力地去改进。我非常同意大家的观点,画哈密瓜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在和诣社会的写照。绘画的题材要和某种生活相吻合,比如讲南京大屠杀,就跟哈密瓜挨不上边。现在人们生活好起来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地提高了,所以书画艺术也要与时俱进地表现有时代感的东西。
再有,我一直认为,朋友是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今天会场上高朋满座,有的是部队首长,有的是长辈,很多是朋友。我希望大家多来往。不论谁给我打电话,或许我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但您只要一提是在今天会上认识的,我一定会诚心诚意地与您交流。
 
 
sc 加入我的收藏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