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免费注册      手机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四海鉴定收藏网 > 新闻类> 2011年年会暨龙泉窑国际学术
推荐排行        
    无记录!
2011年年会暨龙泉窑国际学术
2011/12/31
      

中国古陶瓷学会2011年年会暨龙泉窑国际学术
研讨会在浙江龙泉召开

  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泉市人民政府主办,龙泉青瓷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古陶瓷学会2011年年会暨龙泉窑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4-19日分别在杭州与龙泉胜利召开,本次会议是在龙泉窑2006年以来龙泉枫洞岩窑址、瓦窑垟窑址的考古发掘及龙泉窑核心地区考古调查、尤其是生产黑胎产品窑址调查取得重大成果基础上召开的。
  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泉市人民政府主办,龙泉青瓷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古陶瓷学会2011年年会暨龙泉窑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4-19日分别在杭州与龙泉胜利召开,本次会议是在龙泉窑2006年以来龙泉枫洞岩窑址、瓦窑垟窑址的考古发掘及龙泉窑核心地区考古调查、尤其是生产黑胎产品窑址调查取得重大成果基础上召开的。来自国内外共1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新华社等20家新闻媒体30多位记者参加了新闻报道。
  与会专家听取了龙泉窑址考古发掘领队、龙泉青瓷博物馆馆长等人关于龙泉窑近几年来考古调查与发掘所取得重大成果的汇报,出席龙泉青瓷宝剑节的开幕式、龙泉青瓷研究会揭牌仪式,考察了枫洞岩、瓦窑垟窑址的考古现场、木岱口百年龙窑、披云山庄龙泉青瓷文化园,并在龙泉青瓷博物馆观摩了考古出土及馆藏的大量龙泉窑标本精品。丰富多彩的会议内容、精美绝仑的龙泉窑考古新标本,大大拓展了专家们对龙泉窑的认识,并重点围绕龙泉窑的黑胎产品年代、性质和宋代哥窑产地问题、龙泉窑的时空框架、龙泉窑的艺术成就及其学术地位、龙泉窑产品在国内外的出土情况及其传播路线、龙泉窑制瓷技术的向外幅射等问题,进行了认真与热烈的研讨。
  龙泉窑的黑胎产品是本次会议关注的焦点。2010年以来,以龙泉黑胎产品为核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龙泉青瓷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在大窑、溪口、小梅等地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溪口瓦窑垟窑址成功揭露了烧造黑胎青瓷的窑炉等遗迹现象,在小梅镇瓦窑路发现了全新的烧造黑胎产品的遗存并出土了许多产品标本。瓦窑路遗存产品面貌独特,开极碎的片纹,具有“百圾碎”的特征,许多产品在胎釉和器型特征、装烧工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早期性,上海博物馆的热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烧造年代较早。瓦窑垟窑址发现多条龙窑叠压的情况,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器物类型学排比,龙泉窑考古队认为其始烧时代当在南宋早期,早于郊坛下官窑。结合杭州老虎洞窑址、郊坛下官窑中的龙泉窑元素等,南宋官窑的设立可能是建立在龙泉窑黑胎青瓷烧造的基础上的。基于上述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龙泉窑考古队初步判断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明人文献中所述的哥窑。对于这一成果,与会专家给予了积极回应,不少专家认为,龙泉窑考古队的考古发掘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初步研究,无疑深化了对于龙泉窑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也拓展了对于哥窑学术问题的研究视野,他们的发现和研究值得高度重视。并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龙窑泉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精、艺术成就高,分布几乎遍及全世界,对于龙泉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与会专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技术发展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陶瓷学会2012领导成员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袁南征、沈岳明、栗建安、李建毛、李广宁、孙新民。
sc 加入我的收藏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